首页 > 生活常识 >

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

2025-11-06 21:14:47

问题描述:

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6 21:14:47

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宋间人。少怀高志,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又云:“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

不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官归隐。乡里子弟多从之游,讲学论道,乐而忘忧。年六十三卒,后人谥曰“靖节”。

文言文《陶渊明传》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宋间人。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是名潜,字渊明,是晋朝和宋朝之间的人。
少怀高志,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不追求深入理解;每当有所领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贫穷,不能经常买酒。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会设酒请他,他一来就喝光,期望一定要喝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后就离开,从不因为不舍而留下。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曾写过《五柳先生传》来自我描述,写道:“性格安静寡言,不羡慕荣利。喜欢读书,不追求深解;每当有所体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又云:“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又说:“四面墙壁空荡,挡不住风吹日晒;粗布衣服破烂,饭篮水瓢常常空着,但他却安然自得。”
其自述如此。 他就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官归隐。 他不愿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于是辞官归隐。
乡里子弟多从之游,讲学论道,乐而忘忧。 乡里的年轻人常跟随他学习,讲授学问、探讨道理,乐此不疲,忘记了烦恼。
年六十三卒,后人谥曰“靖节”。 他活到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给他追封谥号为“靖节”。

总结: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安贫乐道著称。他的文章质朴真挚,情感真挚动人,尤其是《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他拒绝仕途,选择归隐田园,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也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他的生平和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代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