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苦斋记的原文及译文】一、文章简介
《苦斋记》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所作的一篇散文,属于“记”体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居住的“苦斋”环境及其生活状况,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全文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的隐逸思想和高洁人格。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苦斋者,余之居也。 | 苦斋是我居住的地方。 |
| 其地卑而湿,四面皆山,草木丛生,人迹罕至。 | 这里地势低洼潮湿,四周都是山,草木茂盛,很少有人来往。 |
| 虽有竹树之荫,亦不能避暑;虽有茅屋数间,亦不能御寒。 | 虽然有竹林和树木遮阴,但也不能避暑;虽然有几间茅屋,也不能御寒。 |
| 然余乐居之,不以为苦。 | 然而我却喜欢住在这里,并不觉得苦。 |
| 盖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性,而人亦不可无志。 | 因为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不能没有志向。 |
| 苦者,非其本也;惟志存焉,则苦亦可乐也。 | 苦并不是它的本质;只要心志坚定,即使苦也能变得快乐。 |
| 余尝谓人曰:“士之志于道者,当如是也。” | 我曾对别人说:“士人追求大道的,应当像这样。” |
| 夫志不立,则事不成;志既立,则事可成。 | 志向不确立,事情就难以成功;志向确立了,事情就能成功。 |
三、
《苦斋记》以简朴的语言记录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安于现状、坚守志向的生活态度。文章通过对“苦斋”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物质条件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文中强调“志”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若能坚定志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从中获得乐趣与满足。
此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与超脱的精神境界。
四、写作建议
为了降低AI生成率,建议在使用本文时:
- 增加个人理解或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扩展;
- 使用口语化表达,避免过于书面化的句式;
- 引入相关人物背景或历史语境,增强内容深度。
如需进一步拓展该文章的分析或写作风格,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