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有那些连词】在文言文中,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重要语法成分,起到承上启下、增强逻辑关系的作用。掌握常见的文言连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结构和含义。以下是对文言文中常见连词的总结,并附有表格以方便查阅。
一、文言文常用连词分类
1.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地位平等的词语或句子,表示并列或同时发生的关系。
- 而:常用于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分句,表示并列或递进。
- 且:表示“而且”、“并且”,也用于加强语气。
- 与:相当于“和”、“同”,多用于人名或事物之间。
- 及:表示“以及”,用于列举。
2.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表示前后动作或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或顺承关系。
- 则:表示“就”、“那么”,常用于条件句中。
- 乃:表示“于是”、“才”,强调时间上的承接。
- 遂:表示“于是”、“就”,强调结果。
- 而(有时):也可表示承接,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3.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表示前后意思相反或相对,起转折作用。
- 然:表示“但是”、“然而”,用于转折。
- 而(有时):也可表示转折,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然则虽有千里之能,不能日行千里。”
- 但:表示“只是”、“不过”,用于转折。
- 则(有时):可表示转折,如“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4.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表示前后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 故:表示“所以”、“因此”,用于说明原因。
- 是以:表示“因此”,用于引出结果。
- 因:表示“因为”、“由于”,说明原因。
- 以:表示“因为”、“用来”,也可引出目的。
5. 表选择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表示两者中择其一,或对某种情况作出选择。
- 或:表示“或者”、“有的”。
- 非……则……:表示“不是……就是……”。
- 与其……不如……:表示“与其……不如……”。
6. 表让步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表示虽然承认某种事实,但并不影响后面的结论。
- 虽:表示“虽然”、“即使”。
- 虽……亦……:表示“虽然……也……”。
- 纵:表示“即使”、“纵然”。
7. 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这类连词表示后项比前项更进一步。
- 而(有时):表示递进,如“学而时习之。”
- 且:表示“而且”、“况且”,用于递进。
- 更:表示“更加”、“更进一步”。
二、文言文常用连词汇总表
| 连词 | 用法 | 示例 |
| 而 | 并列、递进、承接、转折 | 学而时习之 |
| 且 | 并列、递进 | 且壮士不死即已 |
| 与 | 并列 | 夫子与点 |
| 及 | 并列 | 诸将及士卒 |
| 则 | 承接、转折、假设 | 然则北通巫峡 |
| 乃 | 承接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 遂 | 承接 | 遂成父志 |
| 然 | 转折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 但 | 转折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故 | 因果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 是以 | 因果 | 是以圣人不为而成 |
| 因 | 因果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 以 | 因果、目的 | 以君之力 |
| 或 | 选择 | 或异二者之为 |
| 非……则…… | 选择 | 非死则徙尔 |
| 与其……不如…… | 选择 | 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起而抗之 |
| 虽 | 让步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纵 | 让步 | 纵使晴明无雨色 |
三、结语
文言文中的连词种类繁多,使用灵活,是理解文言文逻辑结构的关键。掌握这些连词的用法,不仅有助于阅读古文,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