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六国论原文及翻译】《六国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所写的一篇政论文,主要论述了战国时期六国(齐、楚、燕、赵、魏、韩)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文章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指出六国失败的关键在于“赂秦”,即不断向秦国进贡以求暂时的安宁,最终导致国家衰弱,被秦国所灭。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以下为《六国论》的原文及其简要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核心思想。
|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 开篇点题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力不足,战争策略不好,而是因为贿赂秦国。 |
| 赂秦之害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赂秦导致国力削弱,是灭亡的原因。 |
| 秦之所得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秦国除了通过战争取得土地外,小的可以获得城邑,大的可以得到城池。 |
| 战国局势 | 较秦之所获得于战争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于战败者,其实亦百倍。 | 与秦国通过战争得到的土地相比,它从各国贿赂中获得的利益多出百倍;而各国因战败失去的土地,也远超百倍。 |
| 原因分析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无法独自保全。 |
| 后果说明 | 故曰:弊在赂秦也。 | 所以说,问题出在贿赂秦国上。 |
| 反问强调 |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
| 举例说明 |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无法独自保全。 |
| 强调合纵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然而,诸侯的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却无穷无尽,供奉越多,侵犯越甚。 |
| 结论观点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所以不用作战,强弱胜负早已分明。 |
| 鼓励抗争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到了灭亡的地步,这是理所当然的。 |
| 总结全文 | 以此为例,可推知其他。 | 由此类推,可以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 |
二、总结
《六国论》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强调“赂秦”是导致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文章不仅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错误决策,也对后世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苏洵以史为鉴,呼吁国家应团结一致、奋发图强,而非一味妥协退让。
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六国论》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不仅是文言文的经典之作,更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