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翻译及原文】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讲述了汉代使者苏武在匈奴被扣留期间,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感人经历。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一、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匈奴单于扣留。面对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不屈服,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十九年,最终得以返回汉朝。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忠贞不屈的象征。
该故事出自《汉书·苏武传》,通过历史记载和文学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苏武的形象。以下是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的对照,便于理解。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苏武,字子卿,年少时因父亲的功绩而被任命为官,兄弟都担任郎官。 | 
| 汉武帝时,以中郎将使匈奴。 | 汉武帝时期,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 | 
| 单于欲降之,乃置大窖中,不饮食。 | 匈奴单于想让他投降,于是把他关进大牢,不给他吃喝。 | 
|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苏武躺着吃雪,把毡毛一起吞下去。 | 
| 数月,匈奴以为死,遂徙武北海上,使牧羝。 | 几个月后,匈奴认为他死了,就把他送到北海边放羊。 | 
|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苏武到了北海后,粮食供应断绝,他挖野鼠洞里的草籽来吃。 | 
| 居六年,匈奴愈益欲降之。 | 过了六年,匈奴更加想让他投降。 | 
| 武谓汉使曰:“愿勿复言。” | 苏武对汉朝使者说:“希望不要再说了。” | 
| 后数年,武得归。 | 多年后,苏武终于回到汉朝。 | 
三、总结
“苏武牧羊”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忠诚、坚韧与信仰的力量。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不改其志,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苏武牧羊”的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或人物生平,可参考《汉书·苏武传》或其他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