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2025-10-31 11:05:35

问题描述: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1 11:05:35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一、文章总结

《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游览白水山时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内容生动描绘了他在白水山的所见所感,并借此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随遇而安、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从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作品。

二、内容展示

项目 内容
标题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
文体 游记散文
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于某年夏天游览白水山,写下此文。
主题思想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原文

> 余尝游于白水之西,山川秀美,林木葱郁。晨起,风清气爽,遂往观焉。行数里,见溪流潺潺,石径蜿蜒,泉声泠泠。忽有老僧出迎,曰:“此地虽幽,然不可久留。”余笑曰:“吾心已在此,何惧其远?”遂登高望远,见云霞变幻,山色空蒙。心旷神怡,不觉日暮。归途上,犹忆其景,遂书以付过。

四、注释

词语 解释
曾经
白水 地名,可能指今广东博罗一带的白水山
秀美 景色优美
林木葱郁 树木茂盛
风清气爽 天气晴朗清爽
观焉 观赏这里
溪流潺潺 溪水流动的声音
石径蜿蜒 石头小路曲折延伸
泉声泠泠 泉水清脆的声音
老僧 年长的僧人
不可久留 不适合长久停留
吾心已在此 我的心已经在这里了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远眺
云霞变幻 云彩和霞光变化多端
山色空蒙 山的景色朦胧不清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日暮 太阳落山
归途 回去的路上
犹忆其景 还记得那里的景色
书以付过 写下来送给别人看

五、翻译

我曾经游览过白水山的西边,那里山川秀丽,树木茂盛。清晨起来,天气晴朗,便前往观赏。走了几里路,看到溪水潺潺,石头小路曲折延伸,泉水发出清脆的声音。忽然有一位年长的僧人出来迎接,说:“这个地方虽然幽静,但不适合久留。”我笑着说:“我的心已经在这里了,何必害怕路远呢?”于是登上高处远眺,看到云霞变幻,山色朦胧。心情十分舒畅,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了。回家的路上,还一直回忆着那里的景色,于是写下来送给别人看。

六、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虽短,却意境深远。苏轼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白水山的自然风光,展现出他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文中“心旷神怡”一句,道出了他面对自然时的豁达心境。尽管身处逆境,他仍能从自然中找到慰藉,体现出他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

此外,“吾心已在此,何惧其远?”一句,更是展现了苏轼不畏艰难、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整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寄托情怀、表达人生感悟的佳作。

七、结语

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以其质朴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歌,也是对人生境界的探索。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豁达的精神风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