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一词多义的词介绍】《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阅读这篇古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一词多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将总结《桃花源记》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常见一词多义词语总结
1. 见
- 在文中出现多次,意义各不相同: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见”意为“看见”)
-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见”意为“看到”)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见”意为“遇见”)
2. 寻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意为“寻找”)
- “未果,寻病终。”(“寻”意为“不久”)
3. 志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志”意为“标记”)
- “处处志之。”(“志”意为“做标记”)
4. 为
-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意为“向……说”)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为”意为“被”)
5. 得
-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得”意为“找到”)
- “得其船,便扶向路。”(“得”意为“找到、获得”)
6. 与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意为“给”)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与”意为“和”)
7. 是
- “是谓大同。”(“是”意为“这”)
- “是日更定矣。”(“是”意为“这”)
8. 而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表承接)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而”表转折)
9. 之
- “忘路之远近。”(“之”为助词,相当于“的”)
- “处处志之。”(“之”为代词,指代“这个地方”)
10. 其
- “其人曰:‘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他们”)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指“他”)
二、一词多义词语汇总表
| 词语 | 含义1 | 含义2 | 含义3 | 出现句子 |
| 见 | 看见 | 看到 | 遇见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村中闻有此人…… |
| 寻 | 寻找 | 不久 | —— | 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
| 志 | 标记 | 做标记 | —— | 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
| 为 | 向……说 | 被 | —— |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人语云…… |
| 得 | 找到 | 获得 | —— | 便得一山……得其船…… |
| 与 | 给 | 和 | —— | 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 |
| 是 | 这 | —— | —— | 是谓大同……是日更定矣…… |
| 而 | 承接 | 转折 | —— | 复行数十步……渔人甚异之…… |
| 之 | 的 | 代词 | —— | 忘路之远近……处处志之…… |
| 其 | 他们 | 他 | —— | 其人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三、结语
通过对《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现象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结构和思想内涵。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古汉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在阅读古文时,提升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