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成语】《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美好的理想世界。文章中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桃花源记》中出现的成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出处、释义及现代用法。
一、《桃花源记》成语总结
| 成语 | 出处(原文) | 释义 | 现代用法 |
| 世外桃源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指理想中的安乐世界,与现实社会隔绝的地方。 | 形容一个理想化、宁静美好的地方。 |
| 落英缤纷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花瓣飘落的样子,形容景色美丽。 | 多用于描写春天或风景优美的场景。 |
| 阡陌交通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连,形容乡村生活有序。 | 用于描述乡村或田园风光。 |
| 黄发垂髫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老人和小孩,象征着和谐的生活状态。 | 用于形容老少皆欢、社会安定的景象。 |
| 不足为外人道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值得对外人说,表示不愿透露秘密。 | 常用于表达不愿公开某些事情。 |
| 与世隔绝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与外界完全隔离,不接触外界事物。 | 用于形容与外界脱节的状态。 |
| 自给自足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自己生产所需,不依赖他人。 | 描述自立自强的生活方式。 |
二、总结
《桃花源记》虽是一篇寓言性质的作品,但其中所包含的成语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语言魅力。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承载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桃花源记》的内涵,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美感和深度。
此外,成语的使用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具韵味和感染力。因此,在写作或交流中适当引用这些成语,不仅能够展现文化底蕴,还能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