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首的来历及故事】“十二铜首”这一名称通常与圆明园兽首铜像相关。这些铜像是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喷泉装置的一部分,每尊铜像代表十二地支,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宇宙的秩序。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的伤痛。
一、十二铜首的来历
十二铜首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清朝皇帝乾隆下令制作的一组青铜雕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喷泉装饰。这组铜像以动物形象表现十二地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尊铜像都具备独特的造型和工艺。
这些铜像由欧洲传教士设计,并由中国工匠铸造,融合了中西艺术风格,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二、十二铜首的故事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遭到洗劫和焚毁,十二铜首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此后,这些珍贵文物分散于世界各地,成为国际拍卖市场上的热门拍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努力,部分铜像已陆续回归祖国。例如:
- 牛首:2000年,由保利艺术博物馆购回。
- 猴首:2000年由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最终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捐赠给国家。
- 虎首:2000年拍卖,后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 猪首:2003年由美国华人收藏家陈立夫购回,后捐赠给国家。
- 马首:2019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捐赠给国家。
尽管已有部分铜像回归,但仍有部分仍流落海外,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十二铜首 |
出处 | 圆明园海晏堂喷泉装置 |
制作时间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乾隆时期) |
设计者 | 欧洲传教士与清宫工匠合作 |
艺术风格 | 中西结合,具象化十二地支 |
流失原因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
现状 | 部分回归,部分仍在海外 |
回归案例 |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等 |
文化意义 | 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象征 |
通过了解“十二铜首”的来历与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能更加珍惜和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