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在这一时期,他常游历赤壁,并写下了一系列以赤壁为题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中之一。
黄州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赤壁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大败曹操八十万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苏轼来到这里时,心中充满了对英雄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词作思路及主要内容
上阕:写景抒情,营造雄浑壮阔氛围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长江奔腾不息的画面起笔,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含着时间流逝、英雄已逝的主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明确点出了赤壁的位置,并引出三国时期的英雄故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赤壁险峻的地貌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烘托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
下阕:借古讽今,抒发个人情怀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由自然美景过渡到对英雄人物的怀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具体刻画周瑜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进一步强调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卓越指挥才能。“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笔锋一转,回到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渐老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无奈与惆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最后以旷达超脱的态度收尾,体现了苏轼面对逆境时的豁然开朗。
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风光的描写和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不仅再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寄托了作者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既是对往昔英雄业绩的礼赞,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既充满豪迈之情,又蕴含深沉哲理。整首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宋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