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攻原原文及翻译】一、
《晋文公攻原》是出自《左传》的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晋文公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地进行军事行动的故事。此事件不仅展现了晋文公的智谋与仁德,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故事中,晋文公以“信义”为先,强调战争应以仁政为基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者无敌”。同时,通过“攻原”这一具体事件,展示了晋文公在处理政务时的谨慎与长远眼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文公攻原,令将士曰:“吾攻原,期年不拔,吾将退。” | 晋文公攻打原地,命令将士说:“我攻打原地,一年内不能攻下,我就撤军。” |
其臣曰:“原之民,食尽矣,可速攻之。” | 他的大臣说:“原地的百姓粮食已经吃完了,可以赶快攻打。” |
文公曰:“夫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若失信于民,虽得原,何益?” | 晋文公说:“诚信是国家的宝贝,是百姓所依靠的。如果失信于民,即使得到了原地,又有什么好处呢?” |
乃下令:“城中人出者,皆赐粟。” | 于是下令:“城中的人出来投降的,都给予粮食。” |
原人闻之,遂降。 | 原地的人听说后,就投降了。 |
文公曰:“吾不违信,而得天下。” | 晋文公说:“我不违背信用,就能得到天下。” |
三、核心观点提炼
- 信义为本:晋文公以“信”为核心,体现出他治国以德的思想。
- 民心为重:他重视百姓的生存与信任,认为赢得民心比一时的胜利更重要。
- 战略远见:虽然可以选择强攻,但他选择等待和劝降,显示其深远的战略眼光。
- 仁政体现:通过给予投降者粮食,展示了他的仁爱与宽容。
四、总结
《晋文公攻原》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则蕴含深刻政治智慧的寓言。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武力,更要有信义;不仅要追求胜利,更要赢得人心。晋文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者无敌”的道理,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