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生平介绍】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浦江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著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一生经历元末乱世与明朝建立,其人生轨迹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生平总结
宋濂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师从名儒,精通经史。元末战乱频仍,他选择隐居山林,潜心学问。明朝建立后,他被朱元璋召入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参与编修《元史》,并成为太子的老师。他虽身居高位,但始终秉持清廉正直的作风,深受皇帝信任。晚年因牵连胡惟庸案,被贬至四川,最终病逝于途中。
二、宋濂生平简表
|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 1310年 | 出生于浙江浦江 | 父亲为乡间学者 |
| 1330年代 | 隐居山林,研习经史 | 元末动荡,避世求学 |
| 1357年 | 被朱元璋召入幕府 | 参与军政事务 |
| 1360年 | 担任翰林院编修 | 参与编纂《元史》 |
| 1367年 | 任太子侍读 | 教授皇太子朱标 |
| 1370年 |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 明朝朝廷重臣 |
| 1372年 | 因胡惟庸案受牵连 | 被贬四川 |
| 1381年 | 病逝于贬所 | 年仅71岁 |
三、人物评价
宋濂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其为人也备受推崇。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有道德教化作用。他的散文风格质朴自然,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他在政治上的忠诚与操守,也为后人所敬仰。
尽管晚年遭遇不幸,但他一生坚持学术理想与人格操守,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