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什么的成语】“敝帚自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汉书·张良传》:“人各有所长,臣窃见其可者,故敢以闻。今陛下之贤,非但有天下之大,而又有仁义之德,故能得天下之士。然臣愚,不足以知天下之士,惟愿陛下察之。昔者韩信为楚将,不自贵重,至死不悔。夫以一人之身,而能胜万乘之国,岂非天命哉?然则臣虽不肖,亦愿为陛下效死力,虽死不悔。今臣之言,虽不足取,然亦足以为鉴。愿陛下勿弃,若此,则天下可定矣。”原文中“敝帚自珍”本意是说即使是一把破扫帚,也应珍惜,比喻自己拥有的东西虽然不值钱,但也很珍贵。
一、成语解析
| 成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用法 | 
| 敝帚自珍 | bì zhǒu zì zhēn | 把破扫帚当宝贝一样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但很珍惜 | 《汉书·张良传》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己拥有的东西虽不好却很珍惜 | 
二、成语故事
“敝帚自珍”最早出现在《汉书·张良传》,讲的是张良在劝谏刘邦时提到的一个比喻。他说,即使是破旧的扫帚,也应该被珍惜,因为它是自己用过的工具,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无论好坏,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珍爱如宝、视若珍宝、爱不释手 | 
| 反义词 | 视若无睹、弃如敝履、漠不关心 | 
四、使用场景
“敝帚自珍”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 个人情感:表达对旧物或旧时光的怀念。
- 文学创作:用于描写人物对旧物的依恋。
- 日常交流: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作品、想法或经历非常珍惜。
五、常见误用
1. 误用为贬义:有些人误以为“敝帚自珍”是贬义词,认为这是自我陶醉的表现。实际上,它更多是中性或褒义,强调珍惜。
2. 搭配不当:如“他总是敝帚自珍”,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改为“他总是敝帚自珍地保留着旧物”。
六、总结
“敝帚自珍”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东西,也许正是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和财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结语:
“敝帚自珍”不仅是语言上的精妙表达,更是情感上的深刻寄托。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物品本身,而在于我们赋予它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