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什么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故,常用于形容某件事的发起人或最初推动者。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多带有贬义,用来指责某人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一、
“始作俑者”原意是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后来引申为“第一个做坏事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率先做出错误行为或引发问题的人。虽然字面意思并不完全负面,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强烈的谴责意味。
在日常交流中,“始作俑者”常常被用来指代某个事件的起因者,尤其是当这个原因导致了不良后果时。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始作俑者 |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 字面意思 | 最早制作殉葬陶俑的人 |
| 引申意义 | 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引发问题的源头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引发不良后果的起因者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合 | 批评、指责、讽刺等语境 |
| 注意事项 | 避免随意使用,以免引起误解或冒犯 |
三、结语
“始作俑者”虽然源于古代典故,但其现代用法已逐渐形成固定含义,尤其在批评性语境中使用较多。理解其历史背景和现实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读或不当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