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古语,常被引用在现代语境中,但其原本含义与现代人常用的解释有所不同。下面将从字面意思、出处背景、实际含义以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原意是:第一个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难道会没有后代吗?这句话表面上是批评那些开创不良先例的人,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孔子和孟子都曾以此来讽刺那些制造不道德或有害风气的人。
然而,在现代使用中,这句话常常被误解为“第一个做坏事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甚至被用来指责某人“做了坏事却没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理解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符合原意。
因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并非单纯指“坏人不得善终”,而是强调对开创不良风气者的批判,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
二、表格对比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 字面意思 | “始作俑者”指的是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其无后乎”是反问,意思是“难道他没有后代吗?” |
| 原意 | 批评那些开创恶劣先例、违背道德的人,暗示他们应受谴责,而非单纯指“坏人没有后代”。 |
| 现代误用 | 常被理解为“第一个做坏事的人不会有好下场”,偏离了原意。 |
| 情感色彩 | 原文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现代用法则多用于讽刺或批评。 |
| 适用场景 | 原文用于批评社会风气或道德败坏;现代多用于指出责任归属或讽刺行为。 |
三、结语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虽常被引用,但其真实含义远比表面复杂。理解这句话时,应结合历史背景与儒家思想,避免简单化解读。在日常使用中,也应注意语境,以免造成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