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词语意思是什么】粮票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用于控制粮食分配的一种有价证券。它是一种政府发放的凭证,持有者可以凭此购买定量的粮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物资管理工具。
一、总结说明
粮票是一种由国家统一发行的票据,主要用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粮食进行定量供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防止粮食短缺和市场混乱。粮票通常分为“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前者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后者仅限于特定地区使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品和历史研究的对象。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由政府发放的粮食购买凭证,用于控制粮食分配。 |
用途 | 用于购买定量的粮食,确保基本生活需求。 |
类型 | 分为“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前者全国通用,后者限于特定地区使用。 |
发行时间 | 主要发行于1950年代至19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改革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
特点 | 需与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同时使用,具有较强政策性和限制性。 |
现状 | 已不再流通,成为历史文物和收藏品,部分人将其作为文化记忆的象征。 |
三、结语
粮票不仅是一种经济工具,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运行,也反映了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对资源分配的管理方式。如今,虽然粮票已不再使用,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依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