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关于石兽沉入河中后被冲走的传说,讲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现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的道理。以下为《河中石兽》的原文与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文章总结
《河中石兽》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寻找沉入河中的石兽的故事。老河兵根据多年经验,提出石兽会随着水流向下游移动,而僧人则认为石兽会随水下沉。最终,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石兽确实被冲到了下游。这个故事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来判断事物。
文中通过不同人物的观点对比,展示了“经验”与“理论”的差异,以及“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作者借此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面对复杂问题时,要结合实际,灵活应对。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开头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山门倒塌在河中,两尊石兽一起沉入水中。 |
寺僧做法 | 其后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 十多年后,和尚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那两尊石兽,结果始终没有找到。 |
讲学家观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讲学,听到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又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呢?” |
老河兵看法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河中丢失的石头,应该到上游去找。” |
结果验证 |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中。 | 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软浮动,水无法冲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会在石头下方形成凹陷。逐渐侵蚀加深,直到石头的一半被挖空,石头就会翻滚落入凹坑中。 |
最终结论 | 如是再啮,石又复转。转转不已,遂就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 这样不断侵蚀,石头就会不断转动,最终埋在沙中,越来越深。 |
总结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凭主观推测吗? |
三、总结语
《河中石兽》虽短小精悍,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反思。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揭示了“经验”与“理论”的关系,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或复杂的问题时,不应轻信表面现象,而应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