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原文】《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历来被广泛传诵。
一、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晚景色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人们在月圆之夜共同仰望明月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全诗结构紧凑,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十五夜望月 |
作者 | 王建(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中秋之夜,诗人因思乡而写下此诗 |
原文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解释 | 1. 中庭地白:庭院中地面被月光照得发白。 2. 树栖鸦:树上栖息的乌鸦。 3. 冷露:寒露。 4. 湿桂花:露水打湿了桂花。 5. 今夜月明:今晚月光明亮。 6. 人尽望:所有人都抬头看月亮。 7. 秋思:秋天的思绪,指思乡之情。 8. 落谁家:落在谁家?意指无人能解的愁绪。 |
艺术特色 | 1. 意境清幽,画面感强。 2. 情感含蓄,耐人寻味。 3. 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
思想内涵 |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孤寂的感慨。 |
历史评价 | 被认为是描写中秋月色的经典之作,尤以最后两句最为著名。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文学价值或与其他中秋诗作的对比分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