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暇供的暇的意思】“力不暇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以秦穆公为不忠,故不暇于礼。”后引申为“力量或精力不够,无法顾及”。其中,“暇”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理解其含义对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至关重要。
一、
“力不暇供”意思是:力量或时间不足以应付所需的事情,形容人忙不过来或能力不足。其中,“暇”指的是“空闲、余暇”,即有时间或精力去做某事。因此,“暇”的本义是“空闲”,在成语中引申为“能够处理事情的时间或能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词性 | 出处 | 用法举例 |
力不暇供 | lì bù xiá gòng | 力量或时间不足,无法顾及 | 成语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他工作太忙,力不暇供,无法兼顾家庭。 |
暇 | xiá | 空闲、余暇 | 名词/动词 | —— | 他每天都有空闲时间学习新技能。 |
三、拓展说明
“暇”在古汉语中多用于表示“空闲”,如“无暇顾及”、“百忙之中抽暇”等。在现代汉语中,“暇”常与“忙”相对使用,强调时间紧张、没有余地。
“力不暇供”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事务繁重而无法顾及更多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资源或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需求。例如:
- 公司业务扩展太快,人力不足,力不暇供。
- 这次活动安排太紧,大家力不暇供,只能勉强完成。
四、结语
“力不暇供”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暇”字的巧妙运用,表达了“时间或能力不足”的意思。理解“暇”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该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如果你在写作或阅读中遇到类似表达,可以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其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