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哪里】《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晨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见的幽静景色和内心的宁静感受。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历来被人们视为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诗歌背景简要总结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标题中,“题”意为题写、题咏;“破山寺”是指一座位于江苏常熟的古寺庙,相传始建于南朝梁代;“后禅院”则是指寺庙中的修行场所,通常较为安静、远离尘嚣。整首诗通过对禅院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佛理的感悟。
二、内容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 作者 | 常建(唐代) |
| 体裁 | 五言律诗 |
| 题材 | 山水田园诗、禅意诗 |
| 创作背景 | 唐代,诗人游历破山寺后禅院,抒发内心感悟 |
| 主旨 | 描写禅院清幽景致,表达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思想 |
| 名句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三、地点考证
“破山寺”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熟市。据史料记载,破山寺原名“兴福寺”,因山势险峻、林木葱郁而得名“破山”。后禅院则为寺庙中供僧人修行的地方,环境幽静,是诗人常建游览并写下此诗的地方。
四、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禅院画卷:
-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两句是全诗的亮点,通过“曲径”、“幽处”、“花木深”等词,表现出禅院的幽静与神秘。
-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写自然景色对鸟儿的吸引以及水面倒影使人心境空灵,体现诗人对自然与禅理的领悟。
-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最后一句以“钟磬音”收尾,强调禅院的寂静与宗教氛围,给人余韵悠长之感。
五、结语
《题破山寺后禅院》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首蕴含禅意的作品。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而“破山寺后禅院”作为诗中提到的具体地点,也因其诗意与历史价值,成为后人探访的文化胜地之一。
总结: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描写了他在江苏常熟的破山寺后禅院中所见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体会。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