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译文及赏析

2025-10-31 06:20:10

问题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译文及赏析,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1 06:20:10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译文及赏析】《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为勉励同乡后学马君则而写的一篇赠序。文章通过讲述自己年少求学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对后学的殷切期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一、全文译文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名。然余亦悔其少作,而今已晚矣。

夫少年求学,当立志笃学,不畏艰难,方能成就大事。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诸生诵习,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年少有为,才思敏捷,余甚爱之。因叙其事,以勉之曰:“呜呼!予固不幸而生乎今世,然亦幸而得师友之助,得以成学。愿汝志于学,勿懈其志,庶几可与古人比肩矣。”

二、全文赏析

项目 内容
作者 宋濂(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体 赠序(一种鼓励性的散文)
写作背景 宋濂为勉励同乡后学马君则而作
主旨思想 强调勤奋学习、克服困难、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结构特点 以自身经历为主线,层层递进,情感真挚
语言风格 质朴自然,用词简练,富有感染力
修辞手法 对比(如“缊袍敝衣”与“被绮绣”)、排比、比喻等
教育意义 鼓励后学珍惜学习条件,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三、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记述个人求学经历的文章,更是一篇激励后学的励志之作。宋濂通过自身的艰苦经历,揭示了“勤能补拙”的道理,强调了学习态度和环境的重要性。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学问的尊重与执着。

通过对比古今学习条件的变化,作者也提醒后人: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精神上的坚持与专注更为重要。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文章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 宋濂
类型 赠序
主旨 勉励后学,强调勤奋与坚持
结构 叙事+议论
语言 简洁质朴,感情真挚
教育意义 鼓励青年学子珍惜机会,刻苦学习

如需进一步分析某一段落或探讨具体语句的深层含义,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