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2025-10-26 23:37:01

问题描述: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23:37:01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通过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实地考察,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应亲自探究、不可轻信传闻的观点。以下为《石钟山记》的原文与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余曰:“此世所以不传也。盖音谬而不知其详。”

余自江州司马移饶州,舟行适临川,遂往观焉。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因笑谓子由曰:“此岂古乐府所谓‘石钟’者邪?”

余方心动欲还,舟人曰:“此下有石钟山。”

余益疑之。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其声又似老人咳且笑,或如转轴,或如击鼓。

余始悟:此乃山之石,因水激而鸣,非钟也。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翻译

石钟山记

《水经》中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我认为:“这世上之所以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声音被误解,而且人们不了解它的详细情况。”

我从江州司马调任到饶州,乘船经过临川,于是前去观看。

微风吹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巨大的钟声。我笑着对弟弟苏辙说:“这难道就是古代乐府诗中所说的‘石钟’吗?”

我正想动身返回,船夫说:“这里下面就是石钟山。”

我更加怀疑了。

到了傍晚,月亮明亮,我独自和儿子苏迈乘小船来到陡峭的岩壁下。

巨大的石头斜立着千尺高,像猛兽和奇鬼一样,阴森可怕,似乎要扑向人;而山上的老鹰听到人声也惊飞起来,在云霄中发出叫声。

那声音又像是老人咳嗽并笑着说,或者像车轮转动,或者像敲鼓。

我这才明白:原来这是山中的石头,因为水流冲击而发出声响,并不是真的钟。

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个方面的情况很多,怎么能根据道理主观推测呢?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作者 苏轼(北宋)
体裁 游记散文
主题思想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反对仅凭传闻或主观臆断判断事物
背景 苏轼在赴任途中,听闻石钟山得名之谜,亲临考察,最终得出结论
得名原因 山石因水冲击发出类似钟声的声音,而非真正的钟
写作手法 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语言生动形象
哲学观点 “知其一,不知其二”——强调全面了解事物,避免片面判断
现实意义 鼓励人们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真实知识,而非依赖书本或传言

四、结语

《石钟山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章。它提醒我们,面对未知的事物时,应保持谦逊的态度,勇于探索,才能获得真知。苏轼的求实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