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词语的出处】在汉语中,有一些词语因其深刻的含义和情感色彩而被人们称为“痛心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承载着历史、文化或个人情感上的沉重意义。了解这些词语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内涵。
一、总结
“痛心词语”通常指那些表达悲伤、失望、愤怒或强烈情感的词汇。它们可能源于古代文献、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民间俗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痛心词语”及其出处:
| 词语 | 出处 | 含义说明 |
| 痛心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表示极度的悲痛和懊悔 |
| 悲愤 | 《史记·项羽本纪》 | 因不平之事而产生的愤怒与悲伤 |
| 哀痛 | 《诗经·小雅·采薇》 | 对逝去的人或事的深切哀悼 |
| 心酸 | 《红楼梦》 | 因经历不幸而感到的痛苦与无奈 |
| 愤懑 | 《后汉书·王符传》 | 因不满而积郁在心中的愤怒 |
| 悔恨 | 《论语·阳货》 | 对过去错误行为的懊悔 |
| 伤心 | 《世说新语·言语》 | 因失去或失败而感到难过 |
| 悲怆 | 《楚辞·九章》 | 深刻的悲哀与痛苦 |
| 遗憾 | 《庄子·齐物论》 | 对未实现的事物感到惋惜 |
| 心碎 | 《聊斋志异》 | 极度的悲伤导致心灵受到伤害 |
二、详细说明
1. 痛心
最早见于《左传》,用于描述因重大变故或错误决策而产生的极度悲伤情绪。例如:“晋侯闻之,痛心疾首。”表示对某件事的深刻悔恨。
2. 悲愤
《史记》中常用来形容对不公之事的愤怒与悲伤,如项羽对秦朝暴政的反抗,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悲痛情绪。
3. 哀痛
《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哀思,后来“哀痛”成为表达深切怀念的常用词。
4. 心酸
在《红楼梦》中,“心酸”常用于描写人物因命运多舛而产生的复杂情绪,既有失落也有无奈。
5. 愤懑
《后汉书》中提到“愤懑难平”,指的是因不满现实而长期压抑的情绪状态,常用于描写士人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6. 悔恨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悔过”的重要性,表明悔恨不仅是个人情绪,也是一种道德反思。
7. 伤心
《世说新语》中“伤心欲绝”常用于描述因重大打击而陷入极度悲伤的状态。
8. 悲怆
《楚辞》中“悲怆”常用于描写诗人对国家兴亡、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9. 遗憾
《庄子》中“遗恨”常用于表达对未能完成之事的惋惜,带有哲理性思考。
10. 心碎
《聊斋志异》中“心碎”常用于描写爱情或亲情破裂时的极端心理状态,情感强烈,令人动容。
三、结语
“痛心词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它们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命运、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了解这些词语的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汉语的丰富内涵与情感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