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曲线名词解释】恩格尔曲线是经济学中用于描述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变化的图形表示。该曲线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提出,主要用于分析消费者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恩格尔曲线可以用来区分正常品和劣等品。对于正常品,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增加;而对于劣等品,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量反而减少。恩格尔曲线的形状因商品类型而异,常见有线性、凸形和凹形等。
以下是对恩格尔曲线的总结及分类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恩格尔曲线是反映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消费量变化的曲线。 |
| 提出者 | 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 |
| 用途 | 分析消费者行为与收入的关系,判断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 |
| 正常品 | 收入增加时,消费量增加。恩格尔曲线向上倾斜。 |
| 劣等品 | 收入增加时,消费量减少。恩格尔曲线向下倾斜。 |
| 典型形态 | 线性、凸形、凹形等,取决于商品的性质。 |
| 应用领域 | 宏观经济分析、市场调研、政策制定等。 |
通过恩格尔曲线,经济学家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消费者在不同收入阶段的消费偏好变化,从而为政策制定和市场策略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