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的基础意思是什么】“无动于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表现出的冷漠或毫无反应的态度。它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使用广泛,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并不完全清楚。以下是对“无动于衷”的基础意思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无动于衷”字面意思是“没有被触动”,引申为对某事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甚至在面对强烈情感或事件时也表现得非常冷静或冷淡。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通常用来批评一个人缺乏同情心、责任感或情绪反应。
该成语结构简单,由四个汉字组成,属于典型的四字成语。在语义上,“无动”表示没有受到触动,“于衷”则指内心或感情。合起来就是“内心没有受到任何触动”。
在实际使用中,“无动于衷”常与“冷眼旁观”、“漠不关心”等词语搭配使用,强调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例如:“面对他人的求助,他始终无动于衷。”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无动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基础意思 | 没有被触动,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毫无反应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对事物的态度,常含贬义 |
近义词 | 漠不关心、冷眼旁观、视而不见 |
反义词 | 感动不已、心潮澎湃、热忱相助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书面语、文学作品中常见 |
情感色彩 | 贬义,表示冷漠、无情 |
典型例句 | 面对同学的困境,他始终无动于衷。 |
三、结语
“无动于衷”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但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理解其基础意思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汇,避免误用或曲解。同时,了解其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境,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