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的词语解释是什么】“无动于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些事情时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下面将对这个成语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无动于衷”字面意思是“没有一点反应”,用来形容人对某种情况或事件完全不关心、不感动、不采取行动。这种态度通常是出于冷漠、麻木或缺乏情感共鸣。
- 出处: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其言也善,其行也正,其心也诚,其志也坚,其情也真,其意也专,其心也静,其性也安,其志也定,其神也清。”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无动于衷”,但该成语在后世被广泛使用。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对他人的冷漠态度。
- 感情色彩:中性偏贬义,表示一种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的表现。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心如铁石、无动于中 |
反义词 | 感动不已、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
三、例句分析
例句 | 解释 |
他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 表示他对他人遭遇漠不关心。 |
面对灾难,他却无动于衷,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 强调他内心冷漠,缺乏同情心。 |
四、总结
“无动于衷”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些情境时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和不关心。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和道德立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动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含义 | 对某事毫无反应,表现冷漠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中虽未直接出现,但为后世常用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贬义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
反义词 | 感动不已、热血沸腾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无动于衷”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