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是】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语言文字的发展始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词典作为语言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出现和发展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语言规范化的重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和意义呢?
一、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词典是《尔雅》。这部著作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解释词语、探讨词义的专门性文献。《尔雅》不仅在古代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语言研究、文学创作乃至科举考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尔雅》的内容主要分为十九篇,涵盖天文、地理、人事、动物、植物等多个领域,采用“释诂”“释言”“释训”等方法解释词语,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料。虽然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词典,但在当时已具备了词典的基本功能,因此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的词典。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尔雅》 |
| 成书时间 | 战国至西汉之间(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世纪) |
| 作者 | 不详,相传为孔子门人或后人编纂 |
| 性质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式文献 |
| 内容结构 | 分为19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释亲 |
| 主要功能 | 解释词语含义,探讨词义关系 |
| 历史地位 | 被称为“辞书之祖”,对后世语言研究影响深远 |
| 现代意义 | 是研究古代汉语、训诂学的重要资料 |
三、结语
《尔雅》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它所承载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了解《尔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语言体系与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