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它原本是形容一个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忘记了过去的苦难或责任,后来引申为人在欢乐中沉迷,忘却了本应记住的事情或责任。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乐不思蜀 |
拼音 | lè bù sī shǔ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原意 | 刘禅在魏国安逸生活,忘记蜀地旧事,表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
引申义 | 沉迷于眼前的快乐,忘记过去或责任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人只顾享乐,缺乏上进心或责任感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乐而忘返、沉溺其中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居安思危、不忘初衷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乐不思蜀”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被曹魏俘虏后,被带到洛阳居住。他在魏国过着安逸的生活,甚至对诸葛亮的忠臣费祎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的生活很愉快,已经不想回蜀国了。
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人一旦进入舒适区,就容易忘记原本的目标和责任,甚至对过去的事不再怀念。
三、使用示例
1. 正面用法(略带调侃)
小明自从换了新工作后,整天玩手机、打游戏,真是“乐不思蜀”,完全忘了自己还有一份正经的工作要做。
2. 负面用法(批评)
他虽然现在过得不错,但总是“乐不思蜀”,没有想过要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淘汰。
四、注意事项
- “乐不思蜀”多用于贬义,表示对现状的满足导致失去进取心。
-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于形容人沉浸在某种愉悦状态中,忘记其他重要事情。
- 避免在正式场合过度使用,以免显得不够积极向上。
五、总结
“乐不思蜀”是一个带有警示意味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眼前的安逸,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和责任。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乐不思蜀”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