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地设释义及出处】“天造地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自然形成、完美无瑕,无需人为修饰。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和谐美,也常用于赞美人或事物的天然美好与完美搭配。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释义 |
| 天造地设 | 指事物是自然形成的,非常合适、完美,不需人工雕琢。也可比喻人或事物之间天生契合,相得益彰。 |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宋史·乐志》:“天造地设,神工鬼斧。” 后来在唐宋诗词中广泛使用,如杜甫、苏轼等诗人都曾用此词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风景优美、人物搭配默契、事物安排合理等情境。例如:“这地方真是天造地设,适合隐居。” |
| 语法结构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天然去雕、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
| 反义词 | 生搬硬套、强加于人、人为造作 |
三、典型例句
1. 自然景观:黄山奇峰怪石,真是天造地设,令人叹为观止。
2. 人物关系:他们两人合作起来简直是天造地设,效率极高。
3. 设计作品:这个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之作。
四、总结
“天造地设”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和谐、事物本真状态的推崇。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默契配合。在现代语境中,它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既可用于文学描写,也可用于日常表达,具有极高的语言美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含义,也能在写作和交流中灵活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