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自于哪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是老子所著的经典哲学著作。这句话寓意深刻,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从微小开始的,体现了道家思想中“以小见大”的哲理。
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再大的树木也是从细小的嫩芽开始生长的;高耸的楼台也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也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事业发展的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结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原文出处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作者 | 老子(李耳) |
意义 | 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提醒人们注重积累与坚持 |
哲学思想 |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以及“重视细微之处”的理念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
三、结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忽视微小的力量,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努力,最终会汇聚成改变命运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