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对应的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辰是古代用来划分一天时间的一种方式,每时辰为两个小时,共十二时辰。了解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风水、中医以及传统节日等。
以下是对十二时辰及其对应现代时间的总结和表格展示:
一、时辰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总结
1. 子时:夜半23点至凌晨1点,也称“夜半”或“子夜”,是一天的开始。
2. 丑时:凌晨1点至3点,称为“鸡鸣”,是人们尚未完全苏醒的时段。
3. 寅时:凌晨3点至5点,又称“平旦”,是天将亮未亮之时。
4. 卯时:早上5点至7点,称为“日出”,是太阳初升的时候。
5. 辰时:早上7点至9点,又称“食时”,是古人进餐的时间。
6. 巳时:早上9点至11点,称为“隅中”,是上午的中间时段。
7. 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是“正午”时分,阳光最盛。
8. 未时:下午1点至3点,称为“日昳”,是午后时光。
9. 申时:下午3点至5点,又称“哺时”,是傍晚前的时段。
10. 酉时:下午5点至7点,称为“日入”,是太阳落山之时。
11. 戌时:晚上7点至9点,又称“黄昏”,是夜晚的开始。
12. 亥时:晚上9点至11点,称为“人定”,是人们准备入睡的时刻。
二、时辰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 时辰 | 现代时间 | 别称 | 特点说明 |
| 子时 | 23:00 - 01:00 | 夜半、子夜 | 一天的开始,适合静心休息 |
| 丑时 | 01:00 - 03:00 | 鸡鸣 | 未完全苏醒,宜早睡早起 |
| 寅时 | 03:00 - 05:00 | 平旦 | 天将破晓,适合晨练 |
| 卯时 | 05:00 - 07:00 | 日出 | 黎明初现,适合起床活动 |
| 辰时 | 07:00 - 09:00 | 食时 | 吃早餐,开始一天工作 |
| 巳时 | 09:00 - 11:00 | 隅中 | 上午的黄金时段 |
| 午时 | 11:00 - 13:00 | 正午 | 中午吃饭,注意休息 |
| 未时 | 13:00 - 15:00 | 日昳 | 下午工作时间,宜专注 |
| 申时 | 15:00 - 17:00 | 哺时 | 午后放松,适合散步 |
| 酉时 | 17:00 - 19:00 | 日入 | 晚上开始,适合家庭时间 |
| 戌时 | 19:00 - 21:00 | 黄昏 | 夜晚来临,适合休闲娱乐 |
| 亥时 | 21:00 - 23:00 | 人定 | 准备睡觉,保持良好作息 |
通过了解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作息,提升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