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读书不断,即使在闲暇时间也不放下书本。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
一、成语来源与背景
“手不释卷”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当时,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吕蒙后来努力读书,才略大进,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后来人们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一个人对学习的执着和热爱。
二、主人公是谁?
根据成语出处,“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主人公 | 吕蒙(字子明) |
成语含义 | 形容勤奋好学,读书不断 |
历史背景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因读书而提升才能 |
文化意义 | 象征刻苦学习的精神,鼓励后人重视知识积累 |
四、延伸思考
吕蒙从一个武将转变为有文韬武略的将领,正是因为他“手不释卷”,不断学习。这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人“学无止境”的精神。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结语: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吕蒙。他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提升了自身能力,也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他的赞美,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