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含义是什么】“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爱读书、勤奋学习,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舍不得放下书本。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还展现了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手不释卷 |
拼音 | shǒu bù shì juàn |
出处 |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后人引申为“手不释卷”。 |
字面意思 | 手中不放下书卷,形容爱读书、勤学习。 |
引申意义 | 表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珍惜时间。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他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也可自勉。 |
二、成语背景故事
“手不释卷”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起初,吕蒙并不喜欢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有学问、有远见的将领。他常常手不释卷,日夜研读典籍,因此被后人传颂。
三、现实中的应用
场景 | 应用举例 |
学生 | 学生在课余时间仍然坚持阅读课外书籍,体现“手不释卷”的精神。 |
职场 | 职场人士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提升自身能力。 |
自我提升 | 个人在闲暇时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
四、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珍惜时间、热爱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结语: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我成长的坚持。愿我们都能在书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