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翻译】《潼关》是唐代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潼关的壮丽山河与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下是对该诗的翻译与总结。
一、原文与翻译
原诗: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不断,
秦关百二重,
万古云涛一水声。
翻译:
自古以来,高耸的云霞聚集在这座城池之上,
秋风呼啸,似乎永远吹不散这里的气息,
秦地的关隘重重叠叠,
千年的波涛声,只是一条河流的回响。
二、
这首诗通过描写潼关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地势险要、气势恢宏的特点;“秦关百二重”则点出了其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性;最后“万古云涛一水声”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寓意深远。
三、表格对比
| 原文句子 | 翻译 | 意象分析 |
| 终古高云簇此城 | 自古以来,高耸的云霞聚集在这座城池之上 | 描绘潼关地势高峻、气势磅礴 |
| 秋风吹不断 | 秋风呼啸,似乎永远吹不散这里的气息 | 表达时间流逝中的恒久与不变 |
| 秦关百二重 | 秦地的关隘重重叠叠 | 强调潼关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 |
| 万古云涛一水声 | 千年的波涛声,只是一条河流的回响 | 将自然景象与历史感结合,表达对历史的沉思 |
四、结语
《潼关》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谭嗣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通过对潼关这一历史名城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