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而语什么意思】“同日而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两个事物或情况进行比较时的不合理性。它强调的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放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同日而语 |
| 拼音 | tóng rì ér yǔ |
| 出处 |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夫子之言,岂不甚乎!然则其事,未可同日而语也。” |
| 含义 | 比喻两件事不能相提并论,不可放在同一水平上比较。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否定句中,表示“无法与……相提并论”。 |
| 近义词 | 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反义) |
| 反义词 | 不可同日而语、不可比拟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学习成绩 | 他的成绩和他弟弟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
| 工作能力 | 这位老员工的工作经验,与刚入职的新人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
| 历史事件 | 那些古代的发明,与现代科技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
三、常见误区
1. 误用为“可以同日而语”
“同日而语”本身是带有否定意味的成语,通常用于“不可同日而语”,表示“不能相提并论”。
2. 混淆“同日而语”与“相提并论”
虽然两者都表示比较,但“同日而语”更强调差距过大,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相提并论”则更多指将不同事物并列讨论,不一定有明显差距。
四、总结
“同日而语”是一个具有较强否定色彩的成语,用来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比较。在写作或口语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