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什么意思】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简称GVHD)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它发生在供体细胞(如骨髓或干细胞)攻击受体(患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时,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种异常反应。
一、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由于供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受体的组织为“非己”,从而引发免疫攻击,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见于骨髓移植后,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类型的移植中。治疗通常包括免疫抑制药物,但管理难度较大,对患者预后影响显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移植物抗宿主病 |
英文名称 |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
定义 | 供体细胞攻击受体组织的免疫反应 |
常见类型 | 急性GVHD、慢性GVHD |
发生机制 | 供体T细胞识别受体组织为“异己”并进行攻击 |
常见于 | 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部分器官移植 |
主要表现 | 皮肤红斑、皮疹;肝功能异常;胃肠道症状等 |
诊断方法 | 临床症状结合组织活检 |
治疗方法 |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
预后情况 | 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三、注意事项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匹配度密切相关。虽然现代医学已能通过HLA配型降低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在接受移植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移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治疗方法或相关研究进展,可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权威医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