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十法怎么写】“平十法”是小学数学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关系、提高心算能力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平十法”常被用来简化运算步骤,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加减法的规律。
一、什么是“平十法”?
“平十法”指的是在进行加法或减法时,通过把一个数拆分成“10”和另一个数,从而更方便地计算的方法。例如,在计算“8 + 5”时,可以将5拆成“2 + 3”,先让8变成10(即8 + 2 = 10),再加剩下的3,结果为13。
这种做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凑整到10,再补余数,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二、“平十法”的使用场景
运算类型 | 示例 | 使用“平十法”的方式 |
加法 | 8 + 5 | 8 + 2 = 10,10 + 3 = 13 |
加法 | 7 + 6 | 7 + 3 = 10,10 + 3 = 13 |
减法 | 13 - 5 | 13 - 3 = 10,10 - 2 = 8 |
减法 | 14 - 7 | 14 - 4 = 10,10 - 3 = 7 |
三、“平十法”的操作步骤
以“8 + 5”为例:
1. 观察两个数:8 和 5。
2. 判断哪个数更接近10:8 比 5 更接近10。
3. 把较小的数拆成两部分:5 = 2 + 3。
4. 先让8变成10:8 + 2 = 10。
5. 再加上剩余的部分:10 + 3 = 13。
四、总结
“平十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技巧,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法。它通过“先凑整到10,再补余数”的方式,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心算速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示、实物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方法。
五、注意事项
- “平十法”适用于20以内加减法,不适用于大数运算。
-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和拆分能力。
- 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通过熟练掌握“平十法”,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快地完成简单的计算任务,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