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是什么意思】“楷模”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值得学习和效仿的人或事物。它不仅具有褒义色彩,还承载着一定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楷模”常用来表彰那些在品德、行为、成就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榜样人物。
一、
“楷模”一词源于古代对优秀人物的尊称,意指可以作为典范的人或事。它强调的是榜样的力量,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楷模”不仅用于表彰英雄人物,也广泛应用于教育、职场、家庭等多个领域,用以树立正面形象,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楷模 |
拼音 | kǎi mó |
基本含义 | 原指树木名,后引申为榜样、典范;指值得学习和效仿的人或事物。 |
来源 | 源于古代对“楷树”与“模树”的象征意义,后演变为比喻人或事的典范。 |
使用场景 | 用于表彰优秀人物、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等场合。 |
常见搭配 | 道德楷模、学习楷模、时代楷模、行业楷模等。 |
情感色彩 | 褒义词,带有尊敬和推崇之意。 |
近义词 | 榜样、模范、典范、表率 |
反义词 | 反面教材、负面典型、反面人物 |
三、延伸理解
“楷模”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肯定,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被称作“楷模”的人,往往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以及卓越的能力。他们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习楷模,人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鼓舞,激发自身的潜力,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不同历史时期,“楷模”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从古代的忠臣孝子到现代的科学家、企业家、普通劳动者,每一个时代的楷模都在反映当时社会的价值导向。因此,“楷模”不仅是过去的记忆,也是未来发展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