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友情、忠诚与义气的动人故事,其中“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便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的人性光辉。
那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这句话到底出自何处呢?其实,这段文字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德行》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书中记载了汉魏至东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内容丰富,语言精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在《世说新语·德行》中,原文如下: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吾远来,而君遇我以礼,吾岂可以忘义乎!”遂留不去。贼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俱空,汝何独留?”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去。
这段话讲述的是荀巨伯不远千里前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攻城。朋友劝他离开,但荀巨伯坚持留下,最终感动了敌人,使他们撤军。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义”字当头的精神,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这句话常被单独引用,但它实际上是《世说新语》中完整故事的一部分。因此,在引用时最好结合上下文,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背景。
此外,这一故事也被后人多次改编和演绎,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以及现代影视剧中,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友情与道义的重要象征。
总结来说,“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的出处是《世说新语·德行》,它不仅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义”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操,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