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援弓缴而射之原文及翻译】一、
“思援弓缴而射之”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在学习和思考上的差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孩在学拉弓射箭时,看到别人射中目标,便想模仿,但自己却无法做到,于是感叹:“我想要拉弓射箭,但为什么总是射不中呢?”后来他请教老师,老师指出问题所在:他只是想着要射中,却没有真正理解如何拉弓、如何瞄准。
这个故事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即不仅要了解道理,更要实践和掌握方法。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技能。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想要拉弓射箭,但总是射不中。 | 
| 或谓之曰:“汝未学也。” | 有人对他说:“你还没有学会。” | 
| 曰:“吾欲学之。” | 他说:“我想学。” | 
| 曰:“汝虽欲学,然未得其法。” | 老师说:“你虽然想学,但没有掌握方法。” | 
| 曰:“愿闻其法。” | 他说:“希望您能告诉我方法。” | 
| 曰:“夫弓者,非徒手也;缴者,非徒目也。心之所向,身之所随。” | 老师说:“弓不是用手随便拉的;箭也不是只靠眼睛看的。心所想的方向,身体就会跟随。” | 
三、核心观点提炼
1. 学习需要方法:仅仅有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2. 知行合一:理解道理后,必须通过实践去验证和掌握。
3. 专注与心志:真正的技艺不仅在于技巧,更在于内心的专注和坚定。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学习一门技能、追求事业成功,还是培养个人素养,都离不开“知”与“行”的统一。很多人只停留在“想”的阶段,却忽略了“做”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实践、反思和调整,才能真正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如需进一步探讨此典故在教育、心理或人生哲学中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