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节选原文及翻译】一、
《史记·商君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商鞅的生平事迹。商鞅以变法图强闻名于世,他辅佐秦孝公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改革也引发了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其被车裂而死。
本篇节选主要围绕商鞅的出身、入秦、变法过程、功绩与结局展开,体现了他在秦国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改革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商君者,卫之庶子也,姓公孙氏,名鞅。 | 商鞅是卫国的庶出公子,姓公孙,名鞅。 |
| 少好刑名之学,事魏惠王,不听。 | 他年轻时喜欢研究法家学说,曾侍奉魏惠王,但未被采纳。 |
| 乃西入秦,孝公以为相,委以国政。 | 于是他西行进入秦国,秦孝公任命他为相,把国家大权交给他。 |
| 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 他想要进行变法,担心遭到天下人的议论。 |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千金。 | 法令已经制定,但尚未公布,他怕百姓不相信,于是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国都南门,招募百姓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千金。 |
| 民怪之,莫敢徙。 | 百姓觉得奇怪,没人敢去搬。 |
|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 又说:“能搬的人赏五十金。” |
| 于是,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于是有一个人搬了过去,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法令不会欺骗人。 |
| 令既行,民争言利。 | 法令实行后,百姓争相谈论利益。 |
| 其后,秦人多称誉之。 | 后来,秦国人都称赞他。 |
| 于是,秦孝公卒,太子立,是为惠文君。 | 后来,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称为惠文君。 |
| 赏罚分明,令行禁止,国以富强。 | 赏罚分明,法令得以执行,国家因此变得富强。 |
| 然后,秦人怨,欲复杀鞅。 | 但后来,秦国百姓对他产生了怨恨,想再次杀死他。 |
| 孝公卒,赵良谏曰:“今君之过,非独君也,亦有大臣之过。” | 秦孝公死后,赵良劝谏说:“现在您的过错,并不只是您一个人的问题,也有大臣的过失。” |
| 鞅遂见诛,车裂以殉,灭其族。 | 最终,商鞅被处死,车裂示众,家族也被灭。 |
三、结语
《史记·商君列传》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商鞅在秦国变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和政治智慧。尽管他最终因权力斗争而遭致悲剧结局,但他所推行的变法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篇传记不仅是对商鞅个人命运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