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是什么时期】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翻译家和旅行家,他西行取经的旅程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他的行程不仅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也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玄奘西行是什么时期”呢?以下将从时间背景、主要事件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初期,具体时间为公元629年(贞观三年)至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他从长安出发,历经17年,穿越丝绸之路,前往印度求取佛经,最终返回中国,并在大慈恩寺主持译经工作。这一时期的唐朝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为玄奘的西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玄奘的旅程充满艰险,他途经今新疆、中亚等地,最终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佛法。回国后,他翻译了大量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经历被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历史的重要文献。
二、表格:玄奘西行时间与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西行时间 | 公元629年-645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 |
出发地点 | 长安(今陕西西安) |
目的地 | 印度(主要在那烂陀寺) |
行程时长 | 约17年 |
主要路线 |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帕米尔高原→中亚→印度 |
重要事件 | 经过沙漠、雪山,克服语言障碍,深入学习佛法 |
回国时间 | 公元645年 |
著作 | 《大唐西域记》、参与翻译《大般若经》等 |
历史地位 | 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 |
三、结语
“玄奘西行是什么时期”这个问题的答案明确指向唐代初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年间。这段历史不仅是个人信仰与追求的体现,更是国家开放、文化繁荣的缩影。通过玄奘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及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