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什么意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是古代先贤对百姓生活状态的描述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表达了古代人民在长期劳作后渴望安定、富足生活的愿望,也体现了古代政治思想中“以民为本”的理念。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析,并结合其历史背景与现代意义进行总结。
一、文字解析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民 | 百姓、民众 | 古代统治者关注的对象,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
亦 | 也 | 表示同样、也是的意思 |
劳止 | 劳动停止、劳累结束 | 指百姓长期劳作,疲惫不堪 |
汔 | 希望、几乎 | 表示一种期望或可能性 |
可 | 可以 | 表示可能性或条件满足 |
小康 | 安定、富足的生活 | 是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介于“大同”与“贫穷”之间 |
整句含义:
百姓已经劳累了很久,希望可以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二、历史背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雅》部分多为颂扬周王室德政、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现在《民劳》篇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百姓困苦的现实。诗人借此表达对仁政、太平盛世的期盼。
在古代,“小康”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小而美”的生活,而是指一个相对稳定、有基本温饱的社会状态。相较于“大同”(理想社会),它更贴近现实。
三、现代意义
在今天,“小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让全国人民过上较为富裕、幸福的生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进步。
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持续追求,也反映出国家治理理念的演变与提升。
四、总结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诗经·大雅·民劳》 |
字面意思 | 百姓已劳苦,希望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
历史背景 | 反映古代社会的民生问题,表达对仁政的期待 |
现代意义 | 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语句,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实写照。它跨越千年,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