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巨结肠的症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是一种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影响结肠功能,造成排便障碍。该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但有时也可能在儿童或成人中被发现。了解其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
一、
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症状是由于肠道某段无法正常蠕动,导致粪便堆积,进而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问题。常见症状包括出生后排便延迟、腹胀、呕吐、便秘等。部分患儿可能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明显症状,而有些则可能到婴儿期甚至成年才被诊断出来。
除了上述典型表现外,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如果怀疑患有此病,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直肠指检及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确诊。
二、症状表格
症状名称 | 描述说明 |
出生后排便延迟 | 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未排出胎便,或排出量极少 |
腹胀 | 腹部膨胀,尤其是下腹部,可能伴有肠鸣音减弱 |
呕吐 | 可能为胆汁性呕吐,尤其在出生后数天内出现 |
便秘 | 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
排便不规律 | 有时出现“假性腹泻”,即肛门有少量稀便排出,实为肠梗阻所致 |
营养不良 | 长期便秘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 |
发育迟缓 | 若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整体生长发育 |
感染风险增加 | 因肠道功能异常,易并发肠炎或感染 |
三、注意事项
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如腹部X光、超声、钡剂灌肠、直肠肌层活检等。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若发现婴儿有持续性便秘、腹胀等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