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管理费的规定】为规范档案管理费用的使用与管理,确保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就档案管理费的相关规定进行总结如下:
一、档案管理费的定义
档案管理费是指用于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销毁等全过程所产生的必要支出。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设备购置、场地维护、信息化建设、培训教育等方面的费用。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社会团体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档案管理相关费用。具体包括:
- 档案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 档案库房的维护与管理
- 档案数字化处理
- 档案安全防护措施
- 档案管理人员培训
三、费用构成与标准(参考)
项目 | 内容说明 | 费用标准(示例) |
人工费用 | 档案管理员工资、临时用工费用 | 按实际工作量核定 |
设备购置 | 扫描仪、存储设备、防火设施等 | 根据实际需求采购 |
场地维护 | 档案室装修、通风、温湿度控制 | 每年按预算执行 |
数字化处理 | 档案扫描、录入、备份 | 按页计费或按项目核算 |
安全防护 | 防火、防盗、防潮设备 | 按需配置 |
培训教育 | 档案管理知识培训 | 每年不少于一次 |
> 注:以上费用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执行应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和财政预算安排。
四、审批与报销流程
1. 预算申报:各单位根据年度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制定档案管理费预算,并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2. 费用使用:按照批准的预算合理安排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3. 报销程序:费用支出后,需提供合法票据、合同、验收报告等材料,经财务部门审核后办理报销手续。
4. 审计监督: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对档案管理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五、注意事项
- 档案管理费不得挪作他用,严禁虚报、冒领。
- 各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费用台账,做到账目清晰、数据准确。
- 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档案丢失、损坏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通过上述规定,旨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保障档案资源的安全与有效利用,为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