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寒气至古诗讲解】《孟冬寒气至》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首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冬时节的寒冷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虽短,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古代诗歌中描写季节与情感结合的典范之作。
一、诗歌原文
> 孟冬寒气至,
> 人皆服其衣。
> 游子不顾返,
> 悲风从北来。
> 烛烛夜未央,
> 眼泪为君垂。
二、
这首诗通过描写冬天寒冷的气候和游子思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诗中“孟冬”指的是农历十月,天气开始转冷;“寒气至”说明气温骤降;“人皆服其衣”写人们穿上厚衣服御寒;“游子不顾返”则点出游子远离家乡,无法归家;“悲风从北来”象征着寒冷的北风带来忧伤;最后两句“烛烛夜未央,眼泪为君垂”则是诗人深夜难眠,因思念而落泪。
三、诗歌结构分析
部分 | 内容 | 作用 |
第一句 | 孟冬寒气至 | 点明时间与环境,渲染寒冷氛围 |
第二句 | 人皆服其衣 | 表现人们应对寒冷的方式 |
第三句 | 游子不顾返 | 引出主题——游子思乡 |
第四句 | 悲风从北来 | 用自然现象烘托情绪 |
最后两句 | 烛烛夜未央,眼泪为君垂 | 抒发内心情感,深化主题 |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全诗仅二十字,却能传达丰富的情感与画面。
2. 情景交融: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增强感染力。
3. 含蓄委婉:不直接表达思念之情,而是通过景物与动作暗示情感。
4. 节奏感强:五言句式朗朗上口,读来富有韵律。
五、思想内涵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冬日的寒冷,更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离别之苦。诗中的“游子”可以是任何远离故土的人,具有广泛的情感共鸣。
六、总结
《孟冬寒气至》是一首简洁而深情的古诗,通过对冬季寒冷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它在语言、结构和情感表达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是学习古典诗词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