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侠仗义是什么意思】“行侠仗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正义感、扶危济困、勇敢担当的人。这个词语源自古代武侠文化,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常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行为。
一、
“行侠仗义”原指古代侠客以武艺为手段,伸张正义、扶助弱小的行为。如今,它更多地被引申为一种精神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时敢于挺身而出,坚持正义,帮助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该词强调的是“侠”的精神——即“义”,也就是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弱者的保护。在现代社会中,“行侠仗义”可以体现在各种行为中,比如见义勇为、维护公平、支持弱势群体等。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名称 | 行侠仗义 |
出处 | 源自古代武侠文化,常见于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 |
基本含义 | 指具有正义感、扶危济困、勇于担当的行为或精神 |
引申意义 | 强调“义”与“侠”的结合,代表正义、勇敢、无私的精神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形容现实中的见义勇为、维护社会公正等行为 |
近义词 | 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正直无私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自私自利 |
使用场景 | 文学、影视作品;日常生活中表扬他人的正义行为 |
情感色彩 | 褒义,表达对正义行为的赞赏 |
三、结语
“行侠仗义”不仅是古代侠客的象征,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虽然不再需要手持长剑、快意恩仇,但“行侠仗义”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实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有勇气站出来,做一个有担当、有良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