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庙堂词语解释

2025-10-06 05:14:28

问题描述:

庙堂词语解释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5:14:28

庙堂词语解释】在古代汉语中,“庙堂”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常用于指代朝廷、国家政权或政治中心。它不仅是建筑意义上的“宗庙与朝廷”,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政治概念,承载着儒家思想中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本文将对“庙堂”及相关词语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一、词语解释

1. 庙堂

- 含义:原指宗庙与朝廷的合称,后引申为朝廷、国家政权的代称。

- 出处:《孟子·尽心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用法:多用于文言文中,表示政治权力的核心。

2. 庙堂之高

- 含义:比喻朝廷中的高位,象征权势和地位。

-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庙堂之臣

- 含义:指在朝廷中任职的大臣,强调其政治身份与责任。

- 出处:多见于史书和古文,如《左传》等。

4. 庙堂之道

- 含义:指治理国家的正道或政治理念,常与儒家思想相关。

- 出处:《荀子·王制》:“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5. 庙堂之士

- 含义:指在朝廷中任职的士人,强调其文化修养与政治参与。

- 出处:多见于汉唐时期的文献。

二、词语对比表

词语 含义 出处/来源 用法特点
庙堂 宗庙与朝廷,后引申为朝廷、政权 《孟子》《左传》 多用于文言文,象征政治核心
庙堂之高 朝廷中的高位,象征权势 范仲淹《岳阳楼记》 常用于表达政治地位
庙堂之臣 在朝廷任职的大臣 史书、古文 强调政治身份与责任
庙堂之道 治国的正道或政治理念 《荀子》 多与儒家思想结合
庙堂之士 在朝廷中任职的士人 汉唐文献 强调文化修养与政治参与

三、总结

“庙堂”一词不仅是一个地理或建筑概念,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与责任,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庙堂”及其相关词语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中“入仕”与“治国”的关系,以及士人阶层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与使命。

在现代语境中,“庙堂”虽不再作为具体建筑存在,但其象征意义仍然深刻影响着我们对政治、权力与责任的认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