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文】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象征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词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身处异地,他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离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
二、原文与解析表格
词语/句子 | 原文 | 解析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词牌名,苏轼创作此词时采用的曲调格式 |
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开篇设问,表达对明月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 |
不知天上宫阙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表达对仙境的向往,也隐含对现实的不满 |
我欲乘风归去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既想超脱尘世,又畏惧孤独 |
起舞弄清影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回归现实,接受生活,体现苏轼的豁达情怀 |
转朱阁,低绮户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描写月光流转,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与思乡之情 |
不应有恨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反问句式,表达对月亮为何总在离别时圆满的困惑 |
人有悲欢离合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阐述人生与自然规律的相似性,充满哲理性 |
此事古难全 | 此事古难全 | 强调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
但愿人长久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点题之句,表达对亲人健康长寿的祝愿,以及跨越距离的情感共鸣 |
三、结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对亲人的深情寄托,也代表了中华文化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这句话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成为中秋佳节最动人的祝福。它提醒我们,即便身处异地,只要心中有爱,便能共享同一片明月,感受彼此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