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脍炙人口中会指的是什么】“脍炙人口”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并不清楚其中“会”字的具体含义。本文将对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会”字的真正意思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成语“脍炙人口”的出处与含义
“脍炙人口”出自《孟子·尽心下》:“孔子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脍炙人口”,意指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言论广受人们喜爱,传诵广泛。
- 脍:细切的肉,即肉丝。
- 炙:烤肉,古代常用的一种食物。
- 脍炙:原指美味的食物,后来引申为精彩、动人的内容。
- 人口:指人们口中传诵。
所以,“脍炙人口”本义是“美味的食物人人都爱吃”,引申为“好的作品或言论被广泛传颂”。
二、“会”字的真正含义
在“脍炙人口”中,“会”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会议”或“机会”,而是“合、共”的意思,表示“共同、一起”。
因此,“脍炙人口”中的“会”可以理解为:
> “脍炙”是大家喜欢的东西,“人口”是人们口中的传播,而“会”在这里表示“共同喜爱、共同传颂”。
换句话说,“脍炙人口”就是说这些内容被大众普遍喜爱和传诵。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脍炙人口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原意 | 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 |
引申义 | 形容作品或言论广受欢迎、传诵广泛 |
“会”的含义 | 合、共,表示“共同喜爱” |
使用场景 | 描述文学、艺术、言论等广受欢迎的情况 |
常见误用 | 有人误以为“会”指“会议”或“机会” |
四、结语
“脍炙人口”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语言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会”字在此处的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增强文化素养。